中文

English

俄罗斯专享会284揭示癌症恶病质冷漠症状的神经免疫机制

发布时间:2025-07-15   信息来源:路中玉

在医疗领域,许多人都经历过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尤其是癌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明显的疲劳、食欲减退和动力不足,这种状况被称为恶病质(cachexia)。疾病相关的急性炎症可能会引发这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体保存能量以抵抗病原体。然而,慢性炎症却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降低生活质量,并且与抑郁状态密切相关。慢性炎症是否直接导致上述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其对行为变化的具体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疗法的开发和研究。

俄罗斯专享会284揭示癌症恶病质冷漠症状的神经免疫机制

位于延髓背侧的极后区(areapostrema,ArP)是一个与血脑屏障无关的室周器官,能够与血液中的化学信使直接接触。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其在急慢性炎症和癌症状态下的浓度显著增加。ArP含有IL-6受体,可以检测外周炎症分子,因此在炎症和癌症的神经活动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2025年4月11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与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布了一项研究,探讨了ArP-PBN(臂旁核)-SNpr(黑质网状部)-VTA(腹侧被盖区)-NAc(伏隔核)通路在癌症恶病质引发的动机行为改变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慢性炎症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联系。

为了研究癌症是否会导致动物的动机降低,研究团队将C26腺癌细胞皮下注射到实验动物胁腹部,构建结肠癌临床前模型。研究发现,结肠癌模型鼠的食物和饮水动机随着癌症的严重程度显著下降,尽管在糖水偏好等其他测试中未表现出差异。这说明结肠癌模型确实降低了动物的动机水平,但未影响愉悦感和运动能力。

为验证结肠癌是否引发神经系统炎症,研究人员检测了移植肿瘤细胞时各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脑组织中的细胞因子能够明显区分对照组与恶病质动物,IL-6是重要的影响因子。随后,实验发现IL-6的外周注射会显著增加小鼠脑内的水平,同时伴随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说明IL-6在行为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小胶质细胞在恶病质小鼠脑区表达上升,提示脑内慢性炎症的存在。

通过向恶病质小鼠施用IL-6抗体,研究发现动物的表现得以改善,说明IL-6在神经系统炎症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探讨哪些脑区介导恶病质与恶病质前期的差异,研究者们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检测了实验动物大脑中的c-Fos信号。结果表明,臂旁核及上游孤束核活动显著增强,伴随多巴胺分泌的VTA活动下降,提示与疾病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脑区变化。

进一步分析显示,恶病质状态下动物的VTA多巴胺能系统受到了显著抑制,研究者通过光遗传学和药物遗传学方法明确了PBN对VTA的抑制增强,导致NAc中的多巴胺分泌水平下降。

由于IL-6水平升高导致脑内多巴胺分泌降低,研究聚焦于ArP对IL-6的感知与调控作用。通过敲低ArP中IL-6受体,癌症模型动物的动机行为显著改善,说明ArP及其对PBN的投射在调节多巴胺及动机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

整体而言,本研究揭示了IL-6信号通过ArP-PBN-SNpr-VTA-NAc环路影响癌症恶病质的机制。尽管拮抗IL-6未能有效改善终末期动物的体重和生存时间,但显著提高了其动机水平。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抑郁表现提供了新的机制,也指明了新的治疗靶点,避免传统多巴胺治疗的副作用,并突显了俄罗斯专享会284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